新闻资讯
News
浅谈菌蕈的漫长发展历史
- 分类:菌菇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1-22 02: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浅谈菌蕈的漫长发展历史 我国早期的文献中,用来表述菇菌的文字比较复杂。拙著《菌蕈字源考》(1991,1992)和《关于“菌蕈”词源的考订》(1992)中初步探讨,古代用于描述菇菌的文字多达70余个,但以“菌”、“蕈”、“菇”三字较为常见。
浅谈菌蕈的漫长发展历史
【概要描述】浅谈菌蕈的漫长发展历史 我国早期的文献中,用来表述菇菌的文字比较复杂。拙著《菌蕈字源考》(1991,1992)和《关于“菌蕈”词源的考订》(1992)中初步探讨,古代用于描述菇菌的文字多达70余个,但以“菌”、“蕈”、“菇”三字较为常见。
- 分类:菌菇研究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1-22 02:13
- 访问量:
浅谈菌蕈的漫长发展历史
我国早期的文献中,用来表述菇菌的文字比较复杂。拙著《菌蕈字源考》(1991,1992)和《关于“菌蕈”词源的考订》(1992)中初步探讨,古代用于描述菇菌的文字多达70余个,但以“菌”、“蕈”、“菇”三字较为常见。其中“菇”字出现的较晚,源于北方俗语,表音不表义。“菌”、“蕈”二字的出现都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一个同义复合词“菌蕈”。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即由声符和义符组成。东汉学者许慎《说文》的释义为:“菌,地蕈。从艸,囷声。”囷为“廪之圆者”,是一种圆顶的粮仓。由是可以想见,菌字颇似伞菌的菌盖,在于描述菇菌的形象。对“蕈”的释义则为“桑耳。从艸,覃声。”古人所说的桑耳与现代分类学上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也包括其他木生型和土生型菇菌。蕈字在于表达菇菌的风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解释为:“蕈,从覃,延也。蕈味隽永,有覃延之意”。汉字的表现方式是以字取象,蕴蓄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汉字中的形声字,义符就是通常所说的部首,声符指读音。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形声字中的声符首先是义符,起到表意的作用。可见古人在造字时,这个“蕈”字十分准确地捕捉到菇菌的基本特征。
近几年,我国的食用菌事业正以空前的规模向前发展,生产技艺也有很大提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在食用菌资源调查、野生品种驯化、栽培技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来源:黑龙江省食用菌协会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