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img

师法自然

Master Nature

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师法自然

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 分类:读后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4-23 10:3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等三篇,分别是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经文。

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概要描述】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等三篇,分别是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经文。

  • 分类:读后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4-23 10:31
  • 访问量:
详情

企业精神三篇经文读后感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等三篇,分别是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经文。千百年流传,对我国文明促进和文化积淀影响至深,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是道德的规范与圭皋,尤其是处于面对日益诡变多端、竞争激烈、云端高速与高数、虚拟与实体竞合的现在与未来市场,作为現代企业文化的最高指导,实具有时代意义。

       三篇经文虽分属三大家文著却有共同的点,即劝人为善戒除恶念、恶言、恶行,从而完善并提升我们的生命素质,生命的素质直接关到人生的幸福,它的珍贵在于给了我们一个修行的机会与指导方法。不管是我们知道的儒家所谓的圣人、道家的仙人、佛家的佛,指的都是人格、智慧完全圆满的人,所以宗旨、教义、论述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不仅作为信仰存在,更是道德建立的基石。

现在社会多元的特性,追求个性自由,认为人生价值只有在发展自我、证实自我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全面展示。因而人本思想肯定了人类追求欲望、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促进了現代科技与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人性的弱点也得到充分张扬,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乐观。在肯定欲望和利益的前提下,唯有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伤害他人利益才属于不道德行为,虽说合理,但人类天性是自私的,面对欲望诱惑唯利是图很难理智。佛法认为真正的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能给自己带来现世和未来利益安乐的白净法,因果思想揭示了自利与利他的统一性。凡是真正对自身有益的行为,必然不会危及一切众生的利益,只有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符合現代国际讲究双赢、共赢的局面,有其共通性。所以说,善行才是究竟的自利行为。佛教道德观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因而能更好协调他人、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使整个社会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之中。道德行为又称善行,遵循道德也是基于对未来生命的负责,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善有善终,恶有恶报,我们的生命为今生留下的是善业还是恶业,是人生关键的问题。道德的具体规范又是如何?它的基本内涵在三篇经文里都有具体的条列,例如十善业道经里的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斜见,这十种善行包含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等,这些规范朴实无华,正如西方哲学者所言:对琐事的明智指导是最高明的教条,因为生活并不由新奇和奥妙的事情成立。

 

       道德与法治是立国之本,現时的道德观在不断膨胀的欲望前显得苍白无力,如何重整建立新时期的道德规范是目前社会面临的当务之急,不仅是靠国家,企业及家庭个人也应共同参与。我们也喜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其道德价值观并形成企业文化,将其作为永续经营的战略核心价值。而三篇经文的涵义正可为企业借鉴,有益企业提升素质转化成优质的企业文化与优质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国、于企业、于员工伙伴。

                                                    台湾商业界人士  张逸群先生供稿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eq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上海康舟真菌多糖有限公司  沪ICP备xxxxxxxx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