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搜索
img

新闻资讯

News

食药用真菌 — 人类健康伴侣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食药用真菌 — 人类健康伴侣

  • 分类:康舟菌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8-22 09:4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食药用真菌—人类健康伴侣一、食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虽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胸膈满闷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痈等疾患。

食药用真菌 — 人类健康伴侣

【概要描述】食药用真菌—人类健康伴侣一、食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虽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胸膈满闷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痈等疾患。

  • 分类:康舟菌菇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8-22 09:49
  • 访问量:
详情

 食药用真菌 — 人类健康伴侣

一、 食 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早在 2500 年前,我们的祖先虽还未能解释一些真菌治病的机理,但已知道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饮食停滞、胸膈满闷等疾病,用霉菌治疗疮痈等疾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发现,人们才弄清某些霉菌对疮痈作用的机制,使过去一些实践医疗经验升华到现代医学的理论水平。但在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些大型真菌,如灵芝、茯苓、猪苓等。 
东汉末年编著的《神农本草经》共记载中药 365 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等 10 余种真菌药物。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辑的《本草经集注》与《名医别录》,以及唐宋年间编著的本草中,除记载有茯苓、雷丸、木耳等外,还增添了马勃、蝉花、银耳等,对真菌药物的记载也更加明确。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载药 1892 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药用真菌 40 余种,如香菇、马勃、茯苓、猪苓、雷丸、鸡纵、木耳等,并将历代本草中记载的真菌药物归类,大部分收载于菜部卷中,说明李时珍已注意到有些药用真菌同时具有食用的价值,并根据其功效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在清初汪昂的《本草备要》中,最早论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这些被历代药物学家推祟的大型真菌,是我国传统的真菌药物,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临床,并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 茯苓 
是一种常用中草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淡、平,主要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在《金匮要略》、《鬼遗方》、《伤寒论》等医书中,有许多用茯苓组成的方剂,在一些名家医案中,也可看到茯苓的重要作用。清代汇集汉唐以来传统中医方剂精华的《删补名医方论》中,所载 200 余处方,茯苓入药约占 1 / 5 。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如汉代名医张仲景首创以茯苓、猪苔、泽泻淡渗利水为主药,辅以白术健脾、运湿、桂枝辛温通阳以助膀胱气化,所组成的五苓散,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化气之功效,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水肿、泄泻常用的一代名方。由于茯苓获入药广泛,使其成为中药八大主药之一。 
( 二 ) 灵芝 
提起灵芝,人们就会联想到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白娘娘仙山盗取灵芝仙草,救活许仙的故事,多年来人们一直把灵芝当作仙草,当作吉祥如意的征兆;认为灵芝的出现是皇家瑞气所致,故把灵芝也称作瑞草。在国画中有 “ 寿石灵芝 ” 图;由灵芝菌盖形状演化成 “ 如意 ” ,成为吉祥的象征。据史书载,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曾三次派方土去海外寻找灵芝,历代皇家常不惜重金遍寻仙草,把灵芝看成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六种灵芝的功效,分别具有特殊的性质和治病功能: “ 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 ……” ; “ 黑芝,味咸平,主瘤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 ……” ; “ 青芝,味酸平,主明日,补肝气,安精魂 ……” ; “ 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 ……” ; “ 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 ……” ; “ 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 ……” 。同时也记载了 “ 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益寿 ” 的作用,这也可能是后人把灵芝神化的依据。《本草纲目》中,除概述了历代本草对灵芝主治疾病的作用外,也引用了 “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 的记载。这类语词在一些本草中常会出现,虽然不排除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应对这一类药物进一步深入研究其 “ 扶正固本 ” 、滋补免疫以及抗衰老和具有特殊疗效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紫芝项下,以紫芝为主药,配伍山芋、天雄、茯苓等 17 味中药制紫芝丸,治虚劳短气,胸胁苦伤,手足逆冷,或时烦躁口干,腹内时痛,不思饮食等症。是较早用灵芝组药治病的处方。 

(三)猪苓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味甘、平、利水道。历代本草都记载猪苓有利水渗湿作 用。李时珍认为 “ 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胗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 补药不如茯苓也 ” 。猪茯、茯苓都能利水渗湿,但茯苓获能健脾,偏于渗湿,猪苓专能利水,且较茯苓为强,无补益的作用。 
(二)药食兼用真菌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保健食品 
许多药用真菌,特别是一些具有肉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它们既可以入药医治疾病,同时又是人们食用的美味佳看,如黑木耳、香菇、银耳、猴头,、虫草、金针菇、灵芝 ( 幼嫩 ) 、羊肚菌、鸡纵菌、松口蘑、蜜环菌、侧耳、猪苓 ( 子实体 ) 以及茯苓的巨大菌核等,都可制造出许多可口的菜肴和保健食品。 
药用真菌的发展,往往是从食用开始的,先人在长期采食某些菌蕈的时候,渐渐发现某些菌蕈可食、某些菌蕈有毒、某些菌蕈食用后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在民间反复食用及经历代医药学家在临床组方验证、总结整理,选载于本草,成为传统的药物。因其又是人们喜食的菜看,故大量产品仍用在食用上,因此常把一些重要的药用真菌归在食用菌中。在长期采食过程中,人们只注意到它的美味可口,却往往忽略了美食只是这类真菌的一种属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医疗保健价值,如食用香菇能降低胆固醇;食用木耳能润肠、清肺热,并有抗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单纯把这类菌归入食用菌,未免有点埋没其主要的功能;如果把它们归入药用菌中,它的主要销售市场又在供食用;因此,它们是一类药食兼用的真菌,以其为原材料制作的产品,应称为保健食品。 ' 
药食兼用真茵的营养价值 
药食兼用真菌,除具有特定的药效外,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 
药食兼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它的营养成分约介于肉类和果蔬之间。 
药食兼用菌蛋白质的含量,虽不及牛肉高,但有些药用真菌如猴头菌干品中蛋白质含量为 26 . 3 %、金针菇达 16 . 2 %,它比猪肉中蛋白质含量 9 . 5 %、面粉 9 . 9 %、籼米 7 . 8 %等高出 1 倍多。按鲜重计算,一般菇类蛋白质含量约为 4 %左右,是白菜、番茄、白萝卜等一些蔬菜的 3 倍 — 6 倍。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 氨基酸配比是否与人代谢的需要平衡,谷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但谷物中氨基酸的配比不能满足人的需 
要,尤其缺乏赖氨酸。禾谷类作物种子中则常缺乏其中的 1 种~ 2 种氨基酸。菌蕈中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特别是一些人体不能合成,只能由外界食物提供的必需的 8 类氨基酸 — 苏氨酸、颉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如黑木耳中赖氨酸含量达 4 . 6 %,是面包含量 2 . 0 %的 2 . 3 倍,同时菌蕈中所含氨基酸主要是 L 型氨基酸, 70 %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人体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脂类包括脂肪、胆固醇和磷酯,而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前两种。脂肪一般以占全部食物用量的 30 %左右为宜;而动物性脂肪中主要含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中主要含不饱和双烯脂肪酸,也称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菌蕈中所含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与植物油近似。如香菇、黑木耳、银耳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中的 75 %、 73 . 1 % 69 . 2 %,而牛油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仅占 2 %~ 14 %。动物脂类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会引起人体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塞,而菌蕈中不但不含胆固醇,且含有丰富的类甾醇,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多数菌蕈中维生素的含量比蔬菜高 2 — 8 倍,特别是香菇、黑木耳、竹荪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中较易缺乏的维生素 B1 ,在木耳中含量很高。 1 克干香菇中含维生素 D 达 128 — 400IU ,而大豆中仅含 6IU 。蜜环菌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我国膳食构成一般缺铁,而香菇、木耳中铁含量较多;银耳含磷量较高;香菇灰分中钾占 64 %,可中和肉食所产生的 “ 酸 ” 。纤维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菌蕈和蔬菜中都有较多的可溶性纤维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可把人体肠道中不能消化 
的一些物质带出体外,常与空气中棉絮接触的纺织工人,黑木耳是他们保健的必需食品。 
三、药食兼用真菌是美味可口的保健食品 
药食兼用真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美味可口,是人们喜欢食用的食品,如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几种山珍中,除 8 种为动物外,其余 4 种 —— 香菇、竹荪、猴头、银耳都是大型药用真菌。香菇之香,竹苏、猴头之鲜,银耳、黑木耳、金针菇润滑可口是其他蔬菜无与伦比的。现今,香菇、木耳已是百姓家饭桌上的莱肴。蕈类天生丽质,其味芬芳鲜美,自古以来均为食者钟爱;也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佳味。 1983 年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高手云集,其中以菌蕈为原料的菜肴就达 20 余种,其中口蘑蒸鸡、灵芝恋月蝉、竹荪肝膏、虫草鸭子、竹荪网鸽蛋、蝴蝶竹荪、菊花银耳汽锅鸡、蛋白虫草鸡、绿纱灵芝酥等,都是以药食兼用菌为原料制作的。莱美名更美。 1962 年郭沫若先生在厦门进食 “ 香菇面筋汤 ” 时,汤中圆圆的香菇宛若半轮明月沉江底,面筋半沉半浮,吟诗曰 “ 半月沉江底,千峰如银峦 ……” ,于是改 “ 香菇面筋汤 ” 的菜名为 “ 半月沉江 ” ,菜好名雅,添趣增味,更为多彩中华蕈食文化锦上添花。当我们品尝这些美味的莱肴时,还应注意到在无形中它已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医治着某些疾病,在祖国医学宝库中,药膳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药用真菌是药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eq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上海康舟真菌多糖有限公司  沪ICP备xxxxxxxx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