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虫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隶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是生长在鳞翅目蝙蝠蛾科虫草蝙蝠蛾幼虫上所形成的子座(即草)与菌核(幼虫尸体)组成的复合体。
天然的冬虫夏草仅分布于中国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异常珍贵,是数百年来我国和亚洲人民视为比天然人参、鹿茸更名贵的滋补中药材,享有较高的声誉。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冬虫夏草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虫草多糖,虫草多糖是由甘露糖、虫草素、腺苷、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精、葡萄糖、岩藻糖组成的多聚糖。实验证明,虫草多糖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临床已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另外冬虫夏草还用于治肺结核、气短喘咳、阳痿、梦遗、自汗盗汗、腰膝酸痛, 同时有降血糖的作用。
“朴丹壹”牌虫草多糖,所选用公司位于浙江金华占地1200余亩天然培育基地生产原料,采用国内首创的固体发酵技术,经GMP厂商提取而成。固体发酵技术是相对于液体发酵,生长期长(6-9个月,液体发酵一般56小时),固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在生长阶段被放置在野外,经历风吹雨打,完全模拟野生的自然环境,使菌类积累更多的活性物质。“朴丹壹”牌虫草多糖在同类型产品中具有更丰富的活性物质,更安全的技术指标,是理想的药品、保健品、营养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的原料。
【虫草多糖】规格与包装
【产品名称】虫草多糖
【多糖用途】虫草多糖胶囊、片剂、冲剂等各类药品、保健品、营养品、食品饮料、化妆品的原料。
【产品包装】25公斤/桶,也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包装
延伸阅读
冬虫夏草是我国产于青藏高原的一种独特的名贵中药材,它既是中国传统中药,也是营养食品。由于它看上去像虫,甚至虫的眼睛和嘴都清晰可见,但掰断看又像“草”、像植物,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动听的名字—— “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仅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高原草甸等高寒植被中,过度采挖使其产量下降,其价格与20多年前相比已经上涨了1000多倍。因此,我国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和利用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人工发酵菌丝替代天然冬虫夏草的产业化研究,力图让昂贵的冬虫夏草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
25年——科研人员为冬虫夏草正本清源
冬虫夏草在普通人眼中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虫草专家告诉我们,虫草即非“虫”也非“草”。而是一种真菌,是像蘑菇、木耳一类的可食用菌。据专家介绍,是一种叫做中国被毛孢(又称蝙蝠蛾被毛孢)的真菌感染并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冬初,被感染的幼虫体内的营养消耗完时虫体死亡,中国被毛孢充满整个虫体后,进入有性阶段,虫体头部长出子座芽,此时外观还是像虫,故称冬虫;来年春末夏初,冬虫的子座芽发育,长出冬虫夏草菌的繁殖器官——像草一样的子座,即称夏草。
冬虫夏草要完成产业化,首先必须正确找到它的菌种,然后利用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人工发酵菌丝替代天然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专家说,对冬虫夏草菌种的鉴定有两个方法,一是生物学鉴定,二是基因鉴定。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就有不少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冬虫夏草菌的分离、培养和人工栽培研究。1980年,身处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研究专家沈南英教授,第一个成功地分离到冬虫夏草菌种——中国被毛孢,并于1983年完成了冬虫夏草菌种的生物学鉴定。后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英兰教授通过分离和形态学研究,确定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孢,并为其命名。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科研人员找到菌种就是冬虫夏草菌,那么把它“种”下,就应该“长”出冬虫夏草来。1988年,科研人员进行了冬虫夏草菌的“生物还原法”验证——回接试验,四川中药所和浙江中药所分别在康定虫草基地和杭州的实验室内将中国被毛孢接种到蝙蝠蛾幼虫上,结果真的成功得到与天然冬虫夏草一样的冬虫夏草。
200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完成冬虫夏草菌DNA鉴定,其基因图谱与天然冬虫夏草一致,进一步确定了冬虫夏草与中国被毛孢的亲子关系。
中国被毛孢——为冬虫夏草菌种之争划上句号
冬虫夏草菌种之争在科学界一直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分类专家陈庆涛就曾对沈南英分离菌种持否定的态度,但在1990年5月给沈南英写的亲笔信中,他也转变了对冬虫夏草菌的认识,在信中写道“我认为青海的冬虫夏草菌种应尽早以正确学名发表,即用蝙蝠蛾被毛孢Hirsutella hepiali学名……”
2005年10月29日,中国菌物学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全国从事冬虫夏草菌及其无性型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均被邀出席。中国真菌界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是中国被毛孢(Hirsrtella sinensis Liu,Guo,Yu et Zeng)。曾用名有:冬虫夏草头孢(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onia)、蝙蝠蛾多(被)毛孢 (Hirsutella hepiali)及中华束丝孢(Synnematium sinense),均应为中国被毛孢的同种异名。这为冬虫夏草菌种之争划上了句号,也为产业化冬虫夏草正了名。
研讨会上,专家还做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拟青霉、蝙蝠蛾拟青霉不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而是不同于冬虫夏草菌的另一种真菌。从而确定了中国被毛孢为冬虫夏草的惟一无性型菌种。
专家指出,蝙蝠蛾拟青霉虽然与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不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其发酵菌丝体粉产品不应冠以“冬虫夏草”或“虫草发酵菌丝”,以免使消费者误认为是冬虫夏草制品。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内外市场非常混乱,就是由于冬虫夏草菌种种名涉及到真菌13个属22个种名,由它们发展出的“冬虫夏草制品”和打着冬虫夏草旗号、卖的是虫草属的其他制品多达几十种。
加强监管——治理冒用虫草名义的非虫草制品
虽然科学界2005年就已经明确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为冬虫夏草菌正了名,但是至今社会上仍然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凡分离自冬虫夏草的菌就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同时,市场上所谓的“冬虫夏草”制品仍在泛滥,绝大多数是盗用冬虫夏草之名。专家反映,冬虫夏草在中国已到了“鱼目混珠,祸国殃民”的境地,甚至危及食品安全,也危及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声誉。
专家指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经过30年的研究,已有能力科学地回答冬虫夏草菌种之谜。在此之前的混乱责任在于科技圈,而在此之后的混乱责任应在管理层。国家有关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应该及时反映出国家有关科技领域的水平。
专家告诉记者,在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 84号文及2004、2005年的文件中,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内,作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型用的是“蝙蝠蛾被毛孢”而不是“中国被毛孢”。食药监注函[2005]82号文要求:“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虫夏草的应以蝙蝠蛾拟青霉予以替换”,这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他们曾多次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却杳无音信。最近,他们已又一次联名向有关领导写了信,呼吁将保健食品真菌菌种名单中的“蝙蝠蛾被毛孢”改为“中国被毛孢”;原来使用冬虫夏草作原料的保健食品,应用中国被毛孢替换;加强监管,治理冒用虫草名义的非虫草制品。